你是否见过技艺精湛的匠人,能在毫厘之间完成看似不可能的操作?或是读过行云流水、字字珠玑的文章?这种令人惊叹的高超技艺,正可以用成语“郢匠挥斤”来形容!
图片
一、成语的含义
郢(yǐng):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,今湖北江陵一带。
匠(jiàng):工匠,手艺人。
挥(huī):舞动,运用。
斤(jīn):斧头。
字面意思:郢地的匠人挥动斧头。比喻技艺纯熟高超,手法精准巧妙,多用于形容文学艺术或技术操作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。
语法结构:主谓式成语。褒义词,常用于赞美技艺精湛或文笔精妙。
造句:
1、这位书法家的笔法如郢匠挥斤,每一笔都恰到好处,令人叹服。
2、导演对镜头语言的把控堪称郢匠挥斤,整部电影充满艺术张力。
二、成语的来源和释义
出处: 《庄子·徐无鬼》载郢人垩漫其鼻端,若蝇翼,使匠石斫之。匠石运斤成风,听而斫之,尽垩而鼻不伤,郢人立不失容。
释义:郢地有个人让匠石用斧头砍掉他鼻尖上的白灰,匠石挥动斧头,一下子砍掉了白灰,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。
故事:
《庄子·徐无鬼》里有个特别精彩的故事,说的是楚国郢都有个胆大的人,鼻尖上沾了点儿白灰,薄得跟苍蝇翅膀似的。他找来一个叫“石”的匠人,说:“你能用斧子把这白灰削掉吗?”匠石二话不说,抡起斧头呼呼生风,手起斧落,白灰瞬间削得干干净净,鼻子却连皮都没破!更绝的是,那郢人全程站得笔直,面不改色,仿佛斧子压根儿没冲他鼻子来。
后来这事儿传到了宋元君耳朵里,他好奇得不行,召来匠石说:“你给我也表演一回!”没想到匠石摇头叹道:“我以前确实能削,可那个敢让我削的人啊,早就去世了。”
其实这故事是庄子路过惠子坟墓时讲的。他对着随从感慨:就像匠石需要郢人那样绝对的信任与配合,我庄子这辈子能痛快辩论的对手,也只有惠子一人了。自从惠子死后,我再找不到能懂我话里机锋的人,连个能吵架的都没有啦!
庄子用这故事打了个比方——高超的技艺需要对手的默契,就像思想交锋也得有旗鼓相当的知己。匠石的斧子再快,没了镇定自若的郢人配合,也不过是空挥;
庄子的道理再妙,少了惠子的反驳追问,也成了无人喝彩的独白。这哪儿是在说削白灰?分明是借着匠人的斧头,道尽了知音难觅的孤独
三、近反义词
近义词:
运斤成风(yùn jīn chéng fēng):
运:挥动。斤:斧头。
挥动斧头,风声呼呼。比喻手法熟练,技艺高超,与“郢匠挥斤”一样都表达了技艺精湛、手法娴熟的意思。
反义词:
笨手笨脚(bèn shǒu bèn jiǎo):
笨:笨拙。
形容动作不灵活或手脚不灵巧,做事较为迟钝、不熟练,与“郢匠挥斤”所体现的技艺高超、动作娴熟恰好相反。
四、感悟
“郢匠挥斤”不仅是对技艺巅峰的赞美,更暗含了“知音难觅”的深意。匠石的斧头再快,也需要郢人的绝对信任与默契配合。生活中,无论是艺术创作、科技创新,还是团队协作,都需要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志同道合的伙伴。唯有如此,方能成就真正的“神乎其技”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